訪談現場
益陽在線3月8日訊(記者 石科圣 宋鐵山 黃穎)今天,在京出席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益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瞿海,來到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樓,做客人民網,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問題,與廣大網民交流益陽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機構性改革的做法與目標,分享農業結構合理化、產業特色化、基地標準化、經營規;、品牌綠色化的特色“益陽經驗”。 “今天是婦女節,借此機會,我向廣大女性網友們送上節日祝福!”訪談在瞿海的問候中拉開序幕!耙骊柺寝r業大市,正在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眼下正是農民朋友擼起袖子,準備春耕生產之際。今天,我們一起討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非常有意義”,瞿海首先介紹了益陽市情和益陽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整體部署安排,他說,2015年,湖南省政府批復《益陽市現代農業改革試驗實施方案》后,益陽對照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體系6個方面24項指標、現代農業改革試驗市9個方面221項改革任務,將兩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一同部署,統籌安排!耙驗橐骊柋幻鞔_為全省唯一現代農業改革試驗市,所以我們必須破除藩籬、打通梗阻,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積極探索出一條加快方式轉變、結構優化的好路子”,瞿海說道。 “益陽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有哪些值得推廣的亮點?”面對提問,瞿海自信地回答說:“益陽在大力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逐步形成了具有‘益陽特色’的‘五化’成效,即農業結構合理化、產業特色化、基地標準化、經營規;、品牌綠色化”!敖Y構合理是關鍵,我們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深入開展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宾暮Uf,益陽高標準農田達到270萬畝,集中打造了赫山區、資陽區資江兩岸50萬畝連片雙季水稻優勢產業帶,水稻“四雙”模式推廣面積達71.6萬畝,“稻蝦”、“稻魚”、“稻蟹”等生態種養面積達35萬畝。 當前,益陽農業產業布局初步形成了安化縣黑茶、桃江縣筍竹、赫山區大米、資陽區檳榔、沅江市蘆筍、南縣小龍蝦、大通湖區大閘蟹等各有所長、差異互補的縣域特色產業發展格局。瞿海指出,益陽根據不同自然條件、資源優勢,調整、布局縣域特色農業產業。比如,安化縣以優質生態茶園建設為重點,建成有機生態茶園12萬多畝,茶產業綜合產值125億元,稅收突破2億元。 隨后,瞿海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元發展、農產品精深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介紹了益陽農業“生產標準化”和“經營規;钡奶厣。并結合“五個益陽”建設中的“綠色益陽”,詳細介紹了益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品牌綠色化”的突出特點!耙骊柤涌鞂嵤芬粯恕J證,積極打造農業綠色品牌,推動農業生產由數量型、粗放型向質量型、效益型轉變”,瞿海說,目前,益陽有效使用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標志的農產品309個,現有中國馳名商標17個,湖南省著名商標90個,湖南名牌產品33個,中華老字號1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1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個。 針對如何持續推進新一輪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瞿海結合中央要求和省、市黨代會精神,給出了自己思考。他說,益陽市作為現代農業改革試驗市,要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讓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在益陽落地生根?傇瓌t是牢牢守住“糧食生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三條底線,在“調什么”“改什么”兩個關鍵上下功夫、求實效,通過調優產品結構、調好生產方式、調順產業體系,激發土地、主體和市場活力,不斷深化、完善、鞏固具有“益陽特色”的“五化”發展,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突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瓶頸。 |